春分是立春吗?开春是指立春还是春分

古代的人以节气来分辨气候变化,我们有二十四节气,每个季节有六个节气,春天也不例外,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些文化,那么一起来了解一下春分是立春吗?春分和立春的特点梳理。

春分是立春吗?

春分并不是立春,虽然两个都是春天的节气,但是立春是在春分之前,春分是第四个节气。

含义的不同立春: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立春,正月节;立,建始也;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;而春木之气始至,故谓之立也;立夏、秋、冬同。”春分: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中,分者半也,此当九十日之半,故谓之分。秋同义。”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说:“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

时间不同立春:公历2月3-5日交节

春分:每年3月19日或20日或21日或22日

太阳直射点不同立春:在南北纬23.5度之间太阳一年直射2次;在南北纬23.5度上,太阳一年直射1次。关于太阳直射点的问题,以立夏为例,太阳直射黄道45°,因为sinx = sink sint,其中k=23°26′,t=45°,从中解得x=-16°20′,进而立夏和立秋的直射点为16°20′S,立春和立冬为16°20′N。

春分:春分点,是指太阳从南向北在黄赤道上的交点。从地球上看,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,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°的两个交点,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点,称为春分点。与春分点相隔180°的另一点,称为秋分点,冬至后,太阳直射点从南向北移动,在春分那一天通过这一点。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(3月21日前后)和秋分(9月23日前后)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。

春分和立春的特点梳理立春的特点

1、节气特征现象干支历法是上古文明的产物,上古历法干支历二十四节气“立春”,地域分界线在今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,当节气立春时,那一线以南地区,已有春的气息了。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,这种转折在全国范围并不是十分明显,但立春后白天渐长,意味着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,天气开始逐渐回暖,万物渐次复苏。在南方岭南,早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;而在北方,立春,更多只能说是春天的前奏,并没进入春天。

2、气候变化立春不仅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而且在自然界、在人们的心目中,春意味着风和日暖、鸟语花香,也意味着万物生长、春耕播种,所谓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。在气候学中,春季是指候(5天为一候)平均气温10℃至22℃的时段。时至立春,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,太阳暖了。气温、日照、降雨,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,趋于上升或增多。

3、无春年的解说无春年是农历中的概念,是指农历全年都没有“立春”的年份,这是农历年长度有的年份短于回归年、有的年份长于回归年的缘故。如:2016年农历猴年是“无春年”,即,全年没有立春之日。干支历(阳历)不存在无春年,因为每一年均是以“立春”为年之起始,立春节气一到,就是孟春开始了,所以年年有春天。

春分的特点

1、三候“一候元鸟至;二候雷乃发声;三候始电。”意思是说,春分日后,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,下雨时大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。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,昼夜几乎相等,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,开始昼长夜短。春分一到,雨水明显增多,我国平均地温已达到10℃以上,呈现出一派草长莺飞的景象。

2、气压状况春分节气,东亚大槽明显减弱,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,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,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,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。当长波槽东移,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,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。

3、气温降水春分时节,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°以北的地区外,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℃以上。此时严寒已经逝去,气温回升较快,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,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℃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。辽阔的大地上,岸柳青青,莺飞草长,小麦拔节,油菜花香,桃红李白迎春黄,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。从气候规律说,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,进入春季“桃花汛”期;在“春雨贵如油”的东北、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,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。